有机鲜枣保鲜和采收技术措施

   日期:2018-06-04     浏览:305    
核心提示: 目前正是有机鲜枣采收季节,有机鲜枣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果品,甜腻可口,营养丰富,别有味道。有机鲜枣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
 目前正是有机鲜枣采收季节,有机鲜枣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果品,甜腻可口,营养丰富,别有味道。有机鲜枣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下面就介绍一下有机鲜枣保鲜和采收技术措施:
 
  (一)鲜枣的采收及处理
  1. 有机鲜枣品种选择,不同鲜枣品种耐贮性差异较大。据报道,在半红期采自河北省和北京市的19个品种中,以西锋山小枣和西峰山小牙枣最耐贮,经45天贮藏(0±1℃,相对湿度60%左右,0.015毫米打孔聚乙烯薄膜袋包装) 好果率仍高达79.4%~98.7%,甚至贮藏到100天时仍有少量好果;采自山西太谷和山西果树所的30个品种鲜枣耐贮性的比较试验表明,襄汾圆枣、太谷葫芦枣、临汾团枣和蛤蟆枣耐贮性最强,在0℃~-3℃条件下贮藏46~48天,好果率为82.2%~96.0%。近年来新推广的冬枣和雪枣,其贮藏期可达3个月以上,是目前所有的鲜食枣品种中最耐贮藏的。一般来讲,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耐贮,干鲜兼用品种较鲜食品种耐贮,抗裂果品种较耐贮,大果型品种通常不耐贮藏。
  2. 有机鲜枣采收成熟度与采收方法,采收成熟度对鲜枣贮藏寿命有明显影响,一般成熟度越低越耐贮藏,但过早采收影响鲜枣的品质。研究表明枣果在初红时采收,既能提高鲜枣的耐藏性,又能保证枣果的正常品质。长期贮藏保鲜用的枣果一定要手工采收,并且尽量保留果柄。伤果、烂果等不能作为贮藏果。为避免人为损伤,采收人员要剪短指甲,或者戴手套。枣果在采收和运输时一定要避免机械伤,采收时要用柔软的布袋装盛;若用条筐时,筐内一定要内衬软布。
  3. 有机鲜枣采前、采后的处理,增加枣果内钙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果实的耐藏性,如采前一个月每隔10天用0.2%的氯化钙喷洒枣树的叶面和果实,可提高枣果的耐藏性。在采前20天及采前3~5天分别用15%的特克多乳剂400倍液喷洒枣树,或采后用上述浓度溶液浸泡果实,对控制贮藏期间黑腐病和青霉病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采后用25%的施保克1000倍液浸泡枣果3~5分钟,也能有效的控制贮藏病害。
  (二) 有机鲜枣贮藏条件
  1. 温度,温度是影响鲜枣贮藏寿命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随贮藏温度的提高枣果衰老进程加快。如将较耐贮藏的哈蟆枣置于20~22℃下,1周后即开始变软,10天时绝大多数开始腐烂,而此枣在0℃下贮藏100~120天仍有好果。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贮藏效果越好,但低于冰点温度时会产生冻伤。据测定,贺枣、团枣、郎枣和哈蟆枣在半红期时鲜枣的冰点为-2.4~-3.8℃,全红期鲜枣的冰点为-4.8~-5.9℃。初红冬枣的冰点是-4.3℃,半红冬枣的冰点为 -4.7℃。从理论上讲,只要贮藏温度在冰点温度以上就可以,但为安全起见,建议在贮藏初期将温度控制在0~-1℃,在贮藏后期将温度控制在-1~-2℃。
  2. 湿度,枣比其它水果如苹果、梨等更易失水,控制湿度对鲜枣的贮藏更具重要意义。由于一般很难将贮藏库的湿度控制在90%以上,因此在贮藏期间的包装尤为重要,但在包装时还要注意保持一定的通透性,最好能做到透气不透水。   3. 气体成分   枣果的特性是不耐低氧和高二氧化碳,许多研究认为枣不能忍受高于5%的二氧化碳,所以用塑料袋包装贮藏鲜枣时,往往要在塑料袋上打孔,以保证袋内不过多的积累二氧化碳。枣果在低氧状态下,特别容易发酵,使果实变酒精味。长期贮藏的冬枣,氧气的含量宜控制在8~10%,二氧化碳在0~1%范围内,有利于防止冬枣在贮藏期间的发酵和褐变。
  (三)有机鲜枣贮藏技术
  由于有机鲜枣在贮藏期间极易腐烂、软化、发酵和褐变,因此用简易方法很难长时间保鲜,尽管也有利用地窖等贮藏的做法,但贮藏期较短,并且损耗较大。冷藏是基本的贮藏方法,但一定要有良好的包装,防止果实失水。一般是将枣果装入塑料袋内,放在冷库内贮藏,可选用厚度在0.04~0.06毫米的低密聚乙烯或无毒聚氯乙烯薄膜袋,并且要在塑料袋上打孔,每袋的装量控制在2~5千克。也可以将枣果装入果筐内,外面用地膜包裹,由于地膜较薄,可起到保湿和气体通透的作用。在冷库内利用塑料大帐进行人工气调贮藏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这种方法贮藏量大,管理方便,帐内按十分之一的比例放入石灰,可满足枣果对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的要求。鲜枣的气调贮藏主要应解决失水问题,因为枣的贮藏温度通常在0℃以下,此时所有的加湿效果都不理想,提高湿度的根本办法是在建气调库时缩小制冷剂蒸发温度和库温的差值,即提高蒸发温度,扩大蒸发面积。
 
打赏
 
更多>同类专业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专业技术
点击排行

服务热线:18717381728  |  邮箱: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中国红枣产业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中国红枣产业网

Copyright@中国红枣产业网 2018-2026版权所有